51呵呵

立教十五论:重阳祖师告诉你怎样修行得全真!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 

ZS。51HEHe。Cn

1

道教有全真、正一两大派系。因受影视剧的影响,大众对全真道存有很大误解;又因为全真道也有出家修行的教义,所以人们总是把全真道与释教的修行混为一谈。


ZS。51HEHe。Cn

要明白“全真”二字要义,就不得不读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所作的《立教十五论》。读明白了“十五论”的主旨,才可通全真修行之一二。

ZS。51HEHe。Cn

前北师大校长陈垣先生曾作《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书中提及在南宋时期北方出现的三个新道派,分别是全真道、真大道和太一道。之所以称“新”,是指这三个教派在教理教义和修持方法上都与之前的道教有很大不同,而全真道又独得三家妙要。

重阳祖师曾提到:“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行真捷径。”也就是说,重阳祖师强调对心性的炼养,同时兼顾性命双修之事。这也正是全真炼养的真心、真形。


ZS。51HEHe。Cn

2

“全真”二字,最早可见于《淮南王书》,其曰“全性保真,不以物累行”,这是讲人们在修行时要保养性命之真,不要被外物牵累身形。全真道自立教之初便强调性命双修,外以延寿益命,内以忘言无心,身心皆不着于万物,使修行人真正实现内外空明的境界,由此才可以见得身中真元一性。

人在后天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因为物欲的诱惑而荡散了精炁神。全真修行意在全自我本性之真,从后天的性命入手,施以适当的炼养手段,使人能够“复归于婴儿”,即回到先天之真我。若果能如是,便是得了修道的终南捷径。

如何去“全性保真”?重阳祖师在《立教十五论》中着重强调了一点——“得中”。天下万事,莫不由阴阳组成,修行事既不能执阴,亦不能执阳,更不执着于执。唯当做到空无所空,才能明白阴阳运化的中空之妙。

祖师以住庵、云游、学书、合药、盖造、合道伴、打坐、降心、炼性、匹配五炁、混性命、圣道、超三界、养身之法和离凡世这十五个论为主题,其实是在由浅入深地一步步阐明从人道至仙圣的修持方法。

论及人道时,祖师认为道人若想要安稳身心,需要先住庵,使“身有依倚”,才能“心渐得安”。又论云游之方,告诫众等莫要“劳形费力”,而应“问道无厌”。同时,学书、合药、盖造、合道伴等内容,皆是以道、经、师为参学之首。

祖师恐门人弟子不得入道之门,遂以此六论内容引人入道,此是第一层要义。意在说明所住之庵、所游之地、所合之药并及所选道伴等等,皆是有形有色之相,过于偏执此内容,就会使人难悟真空。可是,若是不以物而存,修道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一切言说、理念都将成为纸上谈兵。

学道的妙处,在于空色之间。祖师在“论学书”中写道,“若不穷书之本意”,则“无益于修行”。这份“意”,掩藏在文字背后,又不可以口说言明,唯有体悟才可得其真妙。

修行之理也正是如此。所有身体上的修持均是心性上的把控,待到可以“离凡世”之时再回头看,会发现最初的六论内容虽然均立足于凡尘,却是句句在强调如何使心性超越凡尘。只是要先历经一场尘俗,才能明白如何从尘中脱尘。祖师并没有否定物质性的修行,却也更强调对物质的超越。

前六论是出家修行之依存,第七至第十论则是为道修真之方法。在这四论中,祖师用最直白的语言告诉众人,修道之要事重在打坐、降心、炼性,匹配身中五炁以合道真。全真道所强调的性命之功,全在此四论中说得明白,且重点只在于“论炼性”中的“得中”二字。

学道修真,离不开打坐这一关。究竟何为打坐,又应该如何坐,世人多有昏迷,只认为身体端然静坐便是修持,这还是着了外相。真打坐,不是为了坐,而是要通过坐的形式去调养心性。

3

祖师以调琴、铸剑来喻炼性,告知世人在面对世事纷杂时,不可以紧、也不可以松,不可以钢、也不可以软,取其中和之道,才是铸炼之基。天地大美之音在于阴阳调和、五行汇通,其最佳状态是万物得中,人身性命也不外于此。

不论是炼性还是养命,重在不无不有、不着不空之妙。通过打坐所悟得的状态,正便与此相合。所以祖师说,身打坐是虚坐,心打坐才是真坐。心中若空,身才可得真静。

ZS。51HEHe。Cn

道祖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无皆是道之运化,执着于任何一方都是对大道的偏颇,唯当二者皆娴熟于心,便可明了大道自然。此理,也当是修道人超越三界之方。

打坐之目的在于降心炼性,使身中五炁可以匹配得中,此是全身心性命之真。假此全真之性命,方可超三界之有限。

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是人欲、物欲和空念的三个修真阶段。只要还在三界之内,便是心有所念。祖师又在“论超三界”中强调,心忘虑念、忘诸境、忘空见。唯有忘忘,才是臻达仙圣之乡、玉清之境的唯一路径。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推出“论养身之法”的主旨。人在凡尘时,虽然勤修性命,但是仍不免对有形有相之身产生依恋。

祖师强调,修道人要做到“去住自然”,要明白天地皆是须臾一瞬,万物本来“不空不有,无后无前”。生生死死不过是形体的变化,又何必贪恋有形之短暂,而忽略了我心之无穷呢?

若生偏执,便难以去做一个“真人”,这是修行者的大病。

对真修行来讲,哪怕身体还在凡尘,心性却可以纤尘不染。身心本是一体,仙尘也未曾隔离。阴阳若能取其中,便通晓了“十五论”层层推进的修行主旨,于是也就参悟出了全真要义。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