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呵呵

有些事你不教给孩子,一辈子都不会有人告诉他

作者钱志亮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有规矩的父母,才能养出有原则的孩子。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

“孩子小,长大就好了”——这句话,经常能听到身边的父母说。

如果我们真信了这句话,由着孩子这样长大,你会发现后面的问题越来越大。

尤其是下面这三件事,如果你不教,未来很少有人会耐心地提醒孩子。


01

没人会告诉孩子:他不受欢迎。

“为何我家孩子学习挺优秀的,却总不受欢迎?”

这是一位妈妈在留言中问及的问题。

了解之下发现,这个小孩确实算得上优秀,在班上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各科老师眼中的尖子生。

但在和同学相处时,矛盾频出,不是把女同学惹哭,就是戳别的小朋友痛处而且好胜心很强,班上的同学都不喜欢和他玩。

无独有偶。一位大学生读者朋友也曾抱怨过,她有一位很难相处的室友,经常触发寝室里的冲突。

这位室友喜欢熬夜,最爱在睡觉前刷短视频,音量大还外放,一边看一边大笑;

每天早晨设置7、8个闹钟,从六点就开始响,吵醒除她以外的所有人。

其他室友三番四次地提醒之后,无果,最后大家都很默契地减少和她的相处。

集体生活中,除了学习之外,孩子与同学的相处也很重要,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人际关系都深深影响着孩子的群体生活体验。

进入到社会以后,孩子身上的很多习惯、态度更是决定了他的受欢迎程度。

一般来说,那些“不受欢迎”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具备了这些特质:

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不喜欢换位思考,不在意他人感受;

爱戳人伤疤,揭人短处;


zs。51hEhE.CN

总是要在言语上分个高下,不懂察言观色;


zs。51hEhE.CN

冲动易怒,很难控制住情绪.....

zs。51hEhE.CN

用现在流行的话总结,就是情商有点低。

像这样的孩子,在交往中会变得越来越孤独,因为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你的身边也有类似这样一位情商低的同事或朋友,你不会主动去提醒他,你只会认为你和他不是一路人,最后选择渐渐疏远。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孩子与他人相处的问题上,父母早期就需要及时地引导,虽然不必让孩子变得人见人爱,但至少,不要让他变得不受欢迎。

我们从孩子们的交往中就会发现,那些受人欢迎的孩子,成绩优秀是很小的一方面,如果他们有同理心,能理解他人的感受,处理争议时,有较好的协同能力,这样的孩子,更能发展出健康的人际关系。

所以想要培养孩子与人相处过程中的情商,我们就得保护孩子天性中纯真、善良的珍贵品质,想办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教他控制情绪、尊重别人。

在大多数的人际交往中,真诚和善良已经足够。



02

没人会告诉孩子: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限。

一位做HR的朋友,曾经说起面试过程中的趣事:

他曾经遇到一位毕业半年的男生,面试的时候竟然是父母陪着来的,男孩妈妈甚至想跟着进会议室,被他拒绝了。

这样的事情,在他的工作中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他告诉我,如今的职场中,这样不够独立的年轻人并不少,工作中,干活挑肥拣瘦,受不得一点批评,逃避责任。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心理脆弱且能力有限。

生活中,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远远大于其他能力——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都可以缓一缓,等一等。

等到孩子进入社会才发现,检验一个人的标准,学历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综合性的考察。

有的孩子不够独立、有的孩子没有锻炼起来心理韧性、有的孩子没有责任感......

这就造成了一些学历高的年轻人,为人处世方面表现得特别糟糕。

孩子如果不懂如何与社会相处,是很难走远的。

日本有部很老的纪录片《狐狸的故事》,在小狐狸刚刚长大时,老狐狸却义无反顾地选择把它们从家中赶走,被赶走的小狐狸,眼神中充满着忧伤和无助。

老狐狸看似冷漠无情,但这就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一个孩子永远依靠着自己的父母,那么他永远都长不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孩子离家之前,父母就要完成对他们的教育,给予孩子驾驭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身边有位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做自己该做的事:

3岁的时候,他房间的垃圾让他自己倒;


4岁的时候,教他叠衣服;


5岁的时候,让他自己准备每天上幼儿园的东西......

老人家看到孩子做这些事情时小小的背影感到心疼,妈妈却说:“帮他养成这些小习惯,长大了,我们也不用担心他照顾不好自己。”

这些小事锻炼起来的,就是孩子自己做事的自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独自面对世界的能力也在一点一滴被锻炼起来。

zs。51hEhE.CN

有这样一句比喻:

“我们给花浇水、施肥,看它慢慢成长而感到快乐,这是爱。我们把一朵花掐下来,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带走,这叫占有。”

这种占有不是保护,而是伤害。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不是折断他的翅膀,不让他飞翔。而是应该在他准备离开你之前,教会他适应社会、与世界相处的各项能力,这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责任。



zs。51hEhE.CN

03

没人会告诉孩子:他没有教养。

一位最近正在相亲的年轻朋友对我说:

吃饭,虽然是一件极为普通的小事,但是却能看出对方的修养。

对对方的最初评价,一般都是在吃饭的时候做出的。比如用餐前的礼仪、就餐时的习惯、对待服务员的态度,都能窥见其修养一二。

细节最能见人品。

这让我想起和朋友聚餐时的一个插曲,朋友家7岁的儿子,也许是饿了,拿着筷子在碗边敲来敲去,迫不及待地等着饭菜上座。

朋友见状,马上夺下筷子,并对他说:

“饭桌上敲碗敲盘子,很不礼貌。”


“长辈不动筷子,我们就不可以吃的。”

服务员给孩子换盘子时,朋友还引导小孩说声:“谢谢。”

等到第二次再和这个小孩同桌吃饭时,就发现,朋友教的这些规矩,都变成了孩子的习惯。

经常有父母问我们,如何养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其实教养就藏在待人接物的细节当中。

当孩子第一次在长辈面前说脏话时,你有没有及时批评他?

当孩子第一次在幼儿园欺负同学的时候,你有没有让孩子及时道歉?

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你有没有认真地制止他?

当孩子野蛮时,几乎没有人会坦诚地告诉你:你家孩子很不懂礼貌。

唯有被父母及时发现和教育,孩子才能学习做人的规矩。

最近这几年,“熊”孩子事件在这个社会上屡见不鲜。

有在高铁上大吵大闹的;


有在电影院喧哗并脚踹前排椅背的;


有损害亲戚家乐高、手办的;


还有划破别人家汽车的......

其实,孩子调皮,在公共场所爱闹腾是正常的,毕竟孩子不是按下暂停就能乖乖坐好的机器。

人们更加在意的也是家长的态度。

为什么很多孩子总是轻视规则,言行没有规矩,而且屡教不改,大多数是因为父母对规则的漠视,一直在给孩子找理由、找借口。

旁人的好心规劝,在父母听来,都变成了是指责和批评,相比较孩子,更需要点化的是家长。

去电影院看电影时,我的旁边也会坐着一些不安分的小孩,但是一旁的父母会及时地劝阻和安抚,一两个小时的电影,旁边的观众也能安安静静地看完。

孩子是熊是乖,不是孩子之间的差距,是父母之间的差距。

孩子12岁前的教育非常关键,合格的父母,从来不以年纪尚小为借口,他们既不让孩子失去爱,也不忽视对孩子的管教,教会孩子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孩子犯错不可怕,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管,不能视而不见。

唯有有原则的父母,才能养出有规矩、有礼貌的孩子。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