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呵呵

上位者应该起到的三个责任

孔子为鲁大司寇,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执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夫子赦焉。季孙闻之,不悦,曰:司寇欺余,曩告余曰:"为国家者,必先以孝’。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之,何哉?’孔子喟然叹曰:"呜呼!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也;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也。’”】

ZS。51HEHE。cn

出自《群书治要》卷十《孔子家语》。

ZS。51HEHE。cn


ZS。51HEHE。cn

“讼”,诉讼、控告;“狴 ”,本来是兽的名字,因为常把“狴”画在狱门之上,所以就用作牢狱的代称。 孔子在任鲁国大司寇的时候,有父子两个人前来打官司,孔子把他们关在同一间牢房里,过了三个月也不予审理。做父亲的请求撤诉,孔子就赦免了他们。

季孙闻之,不悦,曰:司寇欺余,曩告余曰:"为国家者,必先以孝’。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之,何哉?’

季孙听了这件事就很不高兴了,他说:“司寇欺骗了我,你以前告诉我说,治理国家必须把孝道放在第一位。现在杀一个不孝之子,以教导百姓尽孝,不也可以吗?可是你却把他们父子全都赦免了,这是为什么?”

孔子喟然叹曰:"呜呼!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也;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也。

“喟”,叹息的意思,“不辜”,无罪之人。孔子深叹了一声说:“身居上位不能恪行其道,没有教化好百姓,却要滥杀他们,这是不合情理的。不教百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却用孝的标准来判案定罪,这是滥杀无辜。”

这句话非常重要,告诉后人作为领导者应该起到三个责任,那就是“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既要率领、管理他们,还要教导、引导他们,除此之外还要像父母、亲人一样关爱他们。身居上位的人,没有教育引导百姓,没有教育他们走正道、行孝悌,百姓犯了罪,就对他们处以刑罚,甚至把他们杀掉,这是不合情理的。

看了这一句话会非常感慨,因为从小学上到了博士,上了多年的学,所谓的受过了多年的教育,但是没有一堂课教导过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古代的人,从小孩时就童蒙教育《弟子规·入则孝》,告之“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但是现在没有人教导“孝”了。现在的孩子他即使不孝父母,他也会不认,他会说我很孝父母,你怎么说我不孝父母?就像一个人,他已经被关到了派出所,人家说你这个人不孝,他说我很孝,我对我父母很好啊,你怎么知道我不孝?他不知道“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都已经被抓起来了、犯了案,结果还说自己很孝。

再如那些贪污腐败的人,被抓起来,父母跟着蒙羞,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这就是大不孝!还说他对父母很好,这时候讲孝就没有什么用。这就是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孝,没有人教导才会出现这些问题。

过去的人,和父母、祖父母住在一起,从父母如何对待爷爷奶奶的身上就学到了如何尽孝,怎么样愉色婉容,说话不敢厉声厉气。上学第一堂课,会教如何孝顺父母。

但是现在的孩子,父母和祖父母没有住在一起,偶尔周日回到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很早就要出去买菜做饭。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他们吃完了,抹抹嘴就走了,留下了一堆杯盘狼籍,让爷爷奶奶去刷。这样怎么从父母身上看到孝顺父母?

再到学校教育,都追求升学率、高分,也没有人去教《弟子规》,如何孝敬父母,没有时间。这个孩子,让他从哪里学到孝敬父母?这就叫“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

上教之不行”,罪责也不在孩子身上。古人说教育,现在人没有受过教育, 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告诉后人做人的教育、孝道的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核心。但是现在是有知识没有文化的人很多。

什么叫有知识没有文化?现在人学习传统文化把它当成知识来学习。例如《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都能倒背如流,但是瞧不起自己的父母,对父母说话厉声厉气。这就是“人不学,不知道”。有知识没文化,因为对自己变化气质没有起到任何的帮助。

现在都提倡节俭,很多人从小就学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是吃饭的时候,还把白花花的米饭、馒头扔得到处都是,高校里垃圾桶堆的剩菜、剩饭满满的,这就叫有知识没有文化。唐诗对你来说就是知识点,为的是能考高分。现在学习儒家的人,目的就是能够写一篇论文,能够评教授,能够评博导,但是离“做人”毫不相关,这就是把文化变成了知识。

“上教之不行”,罪责不在人民百姓身上。父母没有教化孩子,罪责也不在孩子身上,教儿教女先教自己。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