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呵呵

左宗棠:少年择高处立,中年就平处坐,老年向宽处行

作者:洞见·不雨亦潇潇,来源:洞见(DJ00123987)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除了立下无数值得称颂的丰功伟绩外,还留下了很多警句供后人借鉴。

其中,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那句“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更是被后人奉为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

这句话道出了我们一生都应奉行的三种境界:

少年时,立志高远;

中年时,心态平和;

老年时,宽厚有度。

01

少年时,择高处立。

明代学者王阳明曾说: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作为少年,就应当志存高远,择高处而立。

zS。51HEhe。cN

立什么样的志,就会成什么样的事,只有立下高远的目标,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年少时的左宗棠被誉为神童,他小小年纪,便有着与古代圣贤豪杰争锋的豪情壮志。

后来,他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在给孩子的家书中,他这样写道:

“读书做人首要的是立志,想想从古至今的圣贤豪杰,像你们这般大的时候在做什么?有什么学问?做成了多少事情?

现在你有哪一件事是可以和他比肩的……立下志向,念念要学好,事事要学好。”

左宗棠的儿女在他“择高处立”的教导下,从小便立志读书致学,个个博学多识、才华横溢。

正如冯梦龙所说:“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拥有远大志向,崇高理想,才能发掘人的潜能,彰显生命的价值。

汉代经学家郑玄,在年少时便立下了“传承圣人之道”的志向。

郑玄出生在一个败落的家族中,祖上三代都只是在乡间务农,但贫寒的家境却不能减退他志于学的热情。

十二三岁时,他便能诵读并理解儒家的五经,后来更是终日沉湎于书卷之中,孜孜不倦地学习着知识。

十六岁时,郑玄不但已经精通各种儒家经典,还通晓谶纬方术,擅长书法文章。

十八岁那年,迫于生计和父母的压力,他不得不进入仕途。

按理来说,得到上司赏识而平步青云的郑玄,应该会在官场上高歌猛进,走向人生巅峰。

但在郑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声音在召唤:你想要的只是这功名利禄吗?你难道忘记了你当初的志向了吗?

于是,郑玄为了自己心中最高的理想,毅然选择了辞官。

郑玄在少年时,便立下鸿鹄之志,此生要将“传承圣人之道”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zS。51HEhe。cN

此后他便专心做学问、治经典,终成一代大儒。

人在少年之时,选择不一样的高度,便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每个人都在人生这条单行道上,寻找着自己的方向。

在年少时,只有选择高处而立,才能有开阔的眼界,宏大的格局,最终成功到达理想的终点。

我们如同深海里的鱼,为了抓住星光,才幻化出了双翼。

只要志存高远,蚍蜉也能撼动大树,苔花亦能像牡丹一样绽放出光彩。

少年人,当以志为翼,以云为衣,以天作床,不畏流离,闯荡一番,尽览人间旖旎风光。

02

中年时,就平处坐。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人到中年,若想有所成就,那必然要选择就平处坐。

生活的根基是一颗平常心,中年人断不可贪恋山巅的风光。

山巅之上,风声太大,这呼啸的风声会蒙蔽住我们的双耳,让我们听不进他人的指点与规劝。

中年时的左宗棠已经是天下闻名的股肱之臣,当时的人们也将他与曾国藩并称为“曾左”。

由于左宗棠一向自负,所以他对于这个称号,是很不满意的。

一日,左宗棠在闲逛时,碰到了一个乞丐。

这乞丐问左宗棠:“先生知道"曾左’吗?那是天下百姓对曾大人和左大人的尊称啊。”

左宗棠听完问道:“那为什么大家都说"曾左’,而不说"左曾’呢?”

乞丐思考了一会说道:“那可能是因为曾大人眼里有左大人,而左大人眼中却没有曾大人吧。”

左宗棠听后,恍然大悟。

原来自己自负的毛病,已经是世人皆知了。

从此,他开始学着放下架子,努力改掉往常自负的毛病,以平和的姿态,向他人学习。

后来,左宗棠不仅并将这个乞丐接到府上做幕僚,还主动联系昔日旧友曾国藩,终身奉行着“就平处坐”的原则。

衡量一个人是否伟大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有什么丰功伟绩,而是看这个人在丰功伟绩的光环下能否平和处世。

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的梁漱溟曾说道:

“情贵淡,气贵和,唯淡唯和,乃得其养。”

梁漱溟的一生可谓是追求淡泊平和的一生。

他曾在随笔中写到:“做人是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就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这一生,梁先生都保持着平稳有序的生活规律。

坚持早睡早起,时常到公园散步,修身养性,贵在平和。

他还经常劝告自己的朋友:“气盛不得平和,有损健康,气平情淡才是真。”

这份平淡之中包含了对生活的凝视与沉思,是一种滋养心性的人生哲学。

红尘俗世中的灯红酒绿,带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平和,让我们为功名而奔走,为利欲而不休。

与其忙忙碌碌、熙熙攘攘,倒不如放平姿态、淡泊生活。

唯有在平淡之处修养高贵,方能于平凡之中遇见不凡。

人到中年,落座于平处,才能看到生命中的岁月静好。

03

老年时,向宽处行。

人到晚年,已见证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zS。51HEhe。cN

因此也明白了一些道理:做事越向宽处行,福泽便越深厚。

向宽处行,既是放过别人,也是成全自己。

随着年纪渐渐增长,左宗棠的官是越做越大,但他的脾气却越来越小。

到了晚年,左宗棠简直像极了一个宽厚和蔼的邻家大爷。

有一次,左宗棠从外地回来,听到他的一位下属在背后诽谤他。

就在众人都以为左宗棠会为此狠狠处罚这位下属的时候,他却选择主动找到这个人,亲自与其促膝而谈,及时解除了彼此之间的误会。

zS。51HEhe。cN

后来,一位旧友来拜访左宗棠,并询问了这件事情,左宗棠这才说出其中缘由:

“身居高位若是还像从前那般脾气暴躁,就会让人觉得仗势欺人。

将心绪放宽,才不会惹出麻烦。”

朋友听后,称赞说:“您真是有大胸怀、大智慧的人啊。”

凡事留有余地,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只有向宽处行,凡事看开,才能挣脱自己给自己竖起的心牢。

北宋宰相王旦,向来有容人之量,到了晚年,更是如此。

同僚寇准一向为人刚直,嘴上不饶人,他曾多次在皇帝面前说王旦老迈无能,而王旦却总是表扬寇准的优点。

有一次,宋真宗对王旦说:“你每次都称赞寇准的优点,可他却总和我说你的缺点。”

王旦笑着回答:“我任职时间长,年纪也大了,难免会做一些糊涂事,寇准能指出来,正说明他是一个正直明察之人啊。”

还有一次,在中书省递交的奏折中,存在着违反诏书样式的问题,寇准发现后,连忙把事情报告给了宋真宗,使得王旦遭受了处罚。

zS。51HEhe。cN

没过多久,寇准递交的奏折犯了同样错误,王旦手下的官吏想借此机会报复一下寇准。

而王旦却制止了属下的行为,他命人将奏章还给寇准,让寇准自行修改后再递交过来。

寇准对此感到十分惭愧,同时对王旦的肚量敬佩不已。

王旦在任时,有人诽谤他,他总是反省自己而不加争辩;

但他人有过失时,即使是皇帝发怒,他也会为他人辩解一二。

正是这种宽厚的胸怀,使其成为一代名相。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

做事若是不留三分余地,那败事之际,别人便会还你十分颜色。

人到老年,更要有山的宽厚,水的从容。

学会向宽处行,是一种历经万千沉浮而凝结出的豁达态度。

人的一生很简单,简单到只有少年、中年、老年三个人生阶段。

人的一生也很复杂,复杂到需要花掉全部岁月才能活得通透自然。

莫言曾说,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

人生之路曲曲折折,要想摆正位置,就要在不同阶段,做适合这个阶段的事。

少年时,择高处立,志存高远,才能赏人生风光;

中年时,就平处坐,平和淡然,才能品人生滋味;

老年时,向宽处行,宽容有度,才能悟人生智慧。

以上,与朋友们共勉。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