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呵呵

道门的“鸡汤”与“毒药”,你干了几碗?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 

Zs。51heHE.cn

Zs。51heHE.cn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逻辑学家哥德尔讲过一句很有趣味的话:“世界的意义,在于愿望与事实的分离。”

我们姑且不去探讨这话背后的逻辑支撑。单就字面意思上来看,至少后半句,确实能切中许多人的心扉。愿望与事实的分离在生活中在常见不过,但这如何成为世界的意义便不是日常知识能够教诲人的。故而一些乱七八糟的,看似有理又与“生活经验”有所差异的所谓“智慧”便丛生而来,钻起人类知识水平的空子。这也就是“心灵鸡汤”的来源。

许多宗教似乎与“心灵鸡汤”有着天生的“缘分”。因为宗教思想,无论怎么样,首先能做到看起来是“智慧”的,不管懂不懂,那个“大彻大悟”的氛围感是好的。其次,宗教思想往往“反常”,亦即不同于常人的思议,用其他的法门来“开导”。有些人眼中宗教很高大,那其实是因为一种误解,当人的心中本身不够恬静谦冲,其实许多的所谓“开悟”,无非只是“另辟蹊径”的一个别样的表达而已。

道教原本的“弱点”之一在于“实证”。虽然在思想上崇尚清净无为,但在行动上强调“灵应”。同时又不比其他宗教能够以天国或者净土这一类彼岸世界作为手法,只强调此在的修为,故而“鸡汤”起来就要更困难一些。所以有时候,当法术不灵,道教所建构的现实世界又与当下的世界相悖,却仍有大量内心困惑的人寻求帮助时,许多道教徒就开始去吸收一些“别人的东西”。这对于教理教义来说,固然有一定的问题,但从教化的初衷来说,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事。

不过这样做,有一个要求,就是信教者自身要有很好的理论素养,搞清楚何为体,何为用。什么是道教原本的思想,什么是譬喻出来的。不能说熬了鸡汤给别人,自己也干了这碗汤,这是不行的。

Zs。51heHE.cn

但现在的问题就是理论素养的问题解决不好。道教“福祸无门,惟人自召”这样的思想被人偷去用得烂熟,甚至在许多人心中这已经就不再是道教的思想。而我们的许多信仰道教的人在干什么?不是说信了道教,就有义务去教诲人。“拔一毫而利天下,吾不为也”这没问题,但既然决定要去“利天下”,不管是为了扬名,还是真的出于善心,那就首先要注意对自己的约束。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道教鸡汤熬制者,主要有三个问题:

Zs。51heHE.cn

第一个是讲经的循环论证,讲经的意义无须多言。历史上的高道大德基本上没有不擅长讲经著述的。但现在有一个很糟糕的恶性链条是:古文水平下降导致诠释能力降低,诠释能力降低导致解经能力下降,进而导致抱残守缺。又囿于门户之见只能死死地啃住祖师说过的话,问他一句经典的意思,他只能用另一句经典来回答,循环论证,根本没有解释,没有阐发,当然也没有什么意义。

第二个是断章取义,越描越黑。这一类人很极端,一种是读书不多,一种是读书极多。前者是反正没读过什么书,穿起道袍忽悠就好。至于出事儿了,需要危机公关了,各种手忙脚乱顾不过来。漫说鸡汤洒了一地,熬汤的锅都保不住,当然还有脸皮厚的,事儿是自己惹的,锅是道教给背着,反正时间能消磨一切。另一类是读书极多,骄傲自负,以学问换势力。其实无论是“道不轻传”也好,“道不外求”也罢,本质上就是反对这样的现象的。现在反而被这些人把在手中以作高深样貌,说的是“知识就是力量”,其实是有辱斯文。

Zs。51heHE.cn

第三个是人员素质不高,其实这也是前两个问题的根源。不是说读书多就代表你有文化,同样的,不是信了道教甚或做了道士,你就一定素质高了。有些人实在没法过活,混不下去了,去当道士;还有些抱着赚钱的目的来出家,尤其是那些在微博,知乎活跃的道士,说起话来一副“得志便猖狂”的样貌。他们的素质能高到哪里去?他们的动机难道不值得怀疑么?他们的鸡汤,你敢喝么?

然而好在尚未到达绝望的地步。乱象万千,应对的法门也有万千,根本则只在“做人”二字上。抛开一切神秘感与工夫,道教作为一个有着强烈人文关怀的宗教,根基在于人。虽说学问上不能因言废人,但是在信仰上和修行上,人就是基础。尤其是对于绝大部分信仰道教和对道教感兴趣的人来说。与其迷恋道教,疯狂拜师,不如先安静读书,冷眼旁观。看看那些人如何为人、如何做事,言行是否合一,再探讨下一步的事。

当年陈寅恪先生论及学问之时,曾赋诗曰:“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其中意趣,若引申至今日之道门,或也不虚。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