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先读《大学》,再读《论语》?| 编辑手记 admin 2023-12-08 09:14:48 zS。51hEhE.Cn你好,我是《杨鹏解读<大学>》这本书的编辑刘红霞,今天就由我来为你讲解一下这本书。zS。51hEhE.Cn提到“四书五经”,你应该对这个说法并不陌生,那你知道它包含的究竟是哪九部著作吗?我猜你可能会脱口而出诸如《论语》《孟子》《诗经》之类的答案,但有一本书,多半会被你忘掉,对,我说的就是《大学》。在“四书五经”里面,《大学》是名气相对较小的一部著作,但你知道吗?它其实才是“四书五经”之首,要读“四书五经”,先读《大学》。接下来我想和你聊聊下面两个问题:第一,《大学》是如何取得“四书五经之首”这样一个地位的?第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为什么仍然需要阅读这本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古籍?我们先来说说“四书五经”。所谓“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分别记录的是曾子、孔子、孟子以及孔子的嫡孙子思这四位早期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四书五经”这个说法是由南宋思想家朱熹提出来的,相当于是给当时研究儒学的文人学子画了个重点,列了九本必读书。也正是朱熹把记录曾子言行的《大学》列为了“四书五经”之首。1《大学》凭什么力压孔孟,成为“四书”之首?zS。51hEhE.Cn曾子是谁?我们知道,孔子和孟子的生辰相差了一百多年,在这个历史空档期,曾子是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人,他同时也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老师,《论语》中有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句“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曾子说的。其实,提起儒学,你最先想到的代表人物肯定是孔子和孟子,曾子的名气地位都不如孔子和孟子,那么为什么朱熹会把记录他言行的《大学》放在“四书五经”的首位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大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大学》分为经和传两部分。“经”就是孔子说的话,由曾子转述;“传”则是曾子的弟子记录曾子的思想。朱熹解释《大学》这个书名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这里的“大人”,在春秋战国时期指的是作为统治阶级的贵族;而大人的学问,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德行的人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大学》不是成功学,但运用“大学之道”,却可以让你在求学成家、管理创业、官场仕途等人生各个方面取得成功。在战国时期成书之后,《大学》起初并没有获得太多关注,而且因为篇幅短小,还不到三千字,所以被收录在另一部儒家经典《礼记》之中。直到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十分推崇《大学》,《大学》才逐渐受到重视。到了南宋,朱熹干脆直接把《大学》从《礼记》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篇,还列为了“四书”之首。对于排序的道理,朱熹是这么说的:zS。51hEhE.Cn“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也就是说,朱熹对“四书”排序的安排,在学习上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次序。2按照顺序,四书应该这样读!“四书”之中先读《大学》,因为这是“初学入德之门”。一个人从小孩到成长为大人,从普通的做人做事,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所必需的功课在《大学》里都有提及,而且结构相当清晰。《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整本书的总纲领,意思是说:“大学的道理,在彰明人的光明德性,在于亲爱民众,在于抵达至善的状态。”后面的内容都是对这句话分层次的阐释。先读《大学》,可以树立为人治学的基本目标,构建一个宏观的知识框架,这是打基础。读过《大学》之后,再读《论语》和《孟子》,因为这两本著作无论是在篇幅还是内容难度上,都比《大学》更上一层楼。而孟子的思想重在激发人的“浩然之气”,适合在已经具备一些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所以排在了《论语》之后。 最后一位的是《中庸》,从书名就可以想象得出来,这本书的思想相对来说要更抽象一些,当你有了知识储备和人生经验之后,才能体认、感悟这本书。这么梳理下来,你应该不难发现,位居“四书”之首的《大学》就像儒家文化的一幅地图,可以让你一览儒家思想的全局和结构,由此登堂入室,才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zS。51hEhE.Cn1315年,元朝恢复科举,元仁宗指定朱熹为“四书”所做的注释是唯一的考试教材,后来明清两朝也延续了这一传统。也就是说,直到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大学》作为官方科举考试规定教材之一,在近600年的时间里深刻塑造了中国读书人的精神特征,它所提出的“修身、齐国、治国、平天下”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标准理想。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我们提起“四书五经”,常常怀着一种矛盾的心理,觉得它们好像蒙着一重封建思想的迷雾。但其实“四书五经”本身并不会禁锢人们的思想,而是因为后人的曲解,让它们逐渐背上了封建思想的“恶名”。特别是明清时期,“四书五经”成了官方思想的代表,因此受到当时进步人士的仇视。事实上,在国学学者杨鹏看来,《大学》是对周王朝主流政治神学的发展,而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王朝。这种成功不仅表现在周王朝延续时间最长,更表现在周王朝的文化创造力上——有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有以《尚书》《左传》等为代表的史书,有以诸子百家的《道德经》《论语》《墨子》《孟子》《庄子》等为代表的哲学、政治学经典。文化上的活力,折射出周王朝的自由风气。正如杨鹏在他的这本《杨鹏解读<大学>》中所写:“《大学》的思想,不是出自秦统一中国以后的君主中央集权制度......《大学》的精神,不是后来秦制下被科举制塑造出来的僵死的学者的精神。《大学》的灵魂,不是秦制奴役下的死灵魂,而是周制开放下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自由灵魂。研读《大学》,是与中国曾有过的自由思想家的对话,是与中国曾有过思想尊严的思想家的对话。”这样自由灵魂的对话具有超越时代、超越国别的意义。哈佛大学著名的中国哲学教授普鸣,开了一门名为“中国古代伦理与政治理论”的课程,是哈佛大学学生人数最多的三门大课之一。杨鹏曾问过这位研究中国的学者一个问题:“对比西方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中你最重视的特征是什么?”普鸣教授的答案便是源自《大学》中的两个字:“修身。”杨鹏再问:“你如何理解修身?”普鸣回答:“人是一个有待完美的对象。人不完美,但可以通过修身不断完善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命运。”从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一步步指导着古往今来的中国人由内而外地掌控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抱负。小至升斗小民的日常营生,大到民族国家的命运,重读传统经典,知道我们的来处,才能更好地在今天安身安心,也就能更好地判断我们的去处。这也是我们出版《杨鹏解读<大学>》的初衷。本书作者杨鹏曾是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学者,长期从事中国国学与犹太教、基督教的比较研究,这使得他解读《大学》的视角既有现代性又具世界性。在这本书中,一方面你可以看到他对《大学》文意逐字逐句的梳理,另一方面,杨鹏从宇宙观、人生观、人性观、国家观四个层面提纲挈领,建构了一套吃透《大学》的思想框架。希望借由杨鹏的解读,《大学》的精神可以走进你的日常生活,增添你心灵的底蕴,帮助你找到克服个体困顿甚至时代弊病的力量。最后,我想与你分享《大学》引用《诗经》的一句话,和上面普鸣教授对“修身”的理解异曲同工——“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话的大意是:人性中的天理,如同珍贵的象牙、玉石等原材料,经过人用心地打磨,才能释放出璀璨的光泽。阅读这本《杨鹏解读<大学>》吧!这就是我们在共同打磨内在的天理之光、明德之光、生命之光。真诚地期待与你在光里相遇! 道教究竟是发现了什么秘密,竟敢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盐宗故里,鲲鹏展翅——序《北海览古》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相关文章 修道成仙,你修到哪一境界了?对照《度人经》,一目了然! 墨西哥人 墨西哥人的性格特点(要普遍的) 大S自控能力「你最羡慕谁?」 小米账户,小米id就是账号么? fgf(egf和fgf的区别?) 周野芒现任妻子-98版水浒传林冲现实中老婆? 玛利亚凯利经典歌曲(玛丽亚凯莉歌曲10首?) 手机内存卡读不出来-行车记录仪内存卡插手机读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