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孔子的趣味与快乐,能读懂者寥寥无几 admin 2023-02-23 09:58:02 、《论语》 是一门百科全书式的学问北宋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日考证这句话是以讹传讹的,与其说论语是一门管理学,不如说论语是一门百科全书式的学问。近乎伦理,又接近哲学,甚至像宗教。刚日把它当作文学书来看,柔日当作哲学书来看,趣味种种,不暇道尽。忙时翻阅一二,闲暇通读达旦。朱子说,“读《沦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读论语手舞足蹈的,爱之深是必然会有的。《论语》常读常新,朱子说,“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这就是《论语》的魅力,越是深入,越是曲径通幽,像潘金莲开窗的回眸,让人心痒痒,乃不知如何得止。然后句句研习,甚至逐条背诵,恨不能将《论语》章句融进自身血肉,其神养浩然之气,其血脉养文思敏捷。有人说《论语》是中国人的人文语言。但凡中国人,每个人身上都有《论语》的影子。我们出行要“游必要方”,长大会说“而立之年”,交友时要“言而有信”,学习要经常“温故而知新”。《论语》就是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他让每个人在不同年龄段在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总是有想表达却表达不出或者表达不能尽善尽美的时候。而他在两千多年前就为古往今来的人们准备了“讲话稿”,想说的话,总有机会在特定的场合在心里跳出来,好像他等在那里,等着你想起他的话,似乎你想说的,他都有最精彩最走心的表达。读了几遍《论语》,有时也会“抖书袋”。大仙是我的一位大学同学,作为文友书友的我俩志同道合,有一次我注意到她也在读论语,而且也似“动情”,我便考她一句“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的意思,她说是“只担心父母会生病就是尽孝”。我则认为这个解释不对,说是“如果要尽孝,就要让父母放心,不去做那些让父母担忧的事,只有疾病(因为是难以避免的)才会引起父母的担忧”。两个人各有见解,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也不让,她也不服,只得作罢,岔开话题,现在想起,这段经历真是有趣。《论语》的趣味如果一本书没有趣,这本书的生命力必然有周期。很多人认为论语是一本学究书,其实不然。沈从文曾说《水浒》中武松临出差前,细致安排武大郎生活的这部分“写得好,家常,有人情”。这句话触动共鸣,确实,水浒里打打杀杀,到处是李逵般“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的喋血。沈老这一点拨,《水浒》确实有了一丝温度。相比之下,《论语》则处处显示出人情味。杨绛先生说过:“四书”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一个样儿,各不相同。纵览全书,孔子和他的学生们整天在一起嬉笑怒骂,为了学生稀奇古怪的问题做答疑,脑瓜子滴溜溜地转。他们在一起讲学问、发牢骚、闹矛盾、聊吃穿、碰钉子,在背后夸这个那个,也背后说别人坏话。各色人物各有特点,形象生动、丰富、饱满,跃然纸上。如子路的勇猛率直,颜回的好学寡言,子贡的聪明灵活,曾参的谨慎迟缓,宰我的尖锐古怪,都能给人留下很深印象,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整本书中,孔子与子路的有趣故事最多。有一天孔子感叹说:“大道如果不能推行于天下,我就乘坐着竹筏子到东海去游荡,大概只有仲由能跟随我吧?(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听说这件事,很喜悦(子路闻之喜)。子路何人也,子路说到底就是孔夫子的贴身保镖,他勇猛健硕,保护孔子多次度过生死关口。就这么样一个勇夫,得到孔子的一句表扬,他竟然像小孩一样笑的乐开了花。但转眼孔子就打击他,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子路总想好好表现得到孔子的口头嘉奖,但是孔子不买账,最喜欢教育的就是他,甚至耳提面命地说“由,诲汝知之乎”。有一次,孔子夸他穿着旧丝绵袍子跟穿着狐貉裘的人站在一起却不觉得惭愧(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子路听了就嘚瑟,天天念叨这两句(子路终身诵之),孔子立马泼他冷水,说那是应该的,没什么值得骄傲(是道也,何足以臧)。最有趣还是孔子。Zs.51HEhe。cn他会因为听一首《韶》就三个月不晓得肉味;他喜欢和朋友开玩笑,原壤有一次踞着腿接待孔子,孔子立马用拐杖敲打这位好朋友的小腿,还戏谑道“老而不死是为贼”;他还喜欢摆谱,孺悲拜访他不想见,便差使门童告知生病不见客,孺悲正欲走,孔子就开始弹奏瑟并唱起歌,故意让孺悲听到。最有趣的一次,孔子见南子,南子是一个“淫乱”的国君妾妇,孔子去拜会了她。子路很不高兴,表明看不起他。孔子急了,忙不迭说道“如果我干了坏事,老天会惩罚我,老天会惩罚我”。这对师徒竟然还怄气,孔夫子眼见和子路解释不清楚,一时着急竟然还要对徒弟发誓,真是有趣极了。论语《述而》里,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这句话的背景在《史记·孔子世家》为:孔子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音tuí)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大意是,宋国桓魋追杀孔子,拔掉了孔子讲学的大树。孔子和弟子们在逃跑途中,弟子们催促说,“师傅,能跑快点吗?”孔子不紧不慢地说,“上天把德赋予我,桓魑这个人又能把我怎么样?”Zs.51HEhe。cn《论语》的欢乐Zs.51HEhe。cn梁漱溟先生曾经做过“大数据”的分析,他注意儒家经典《论语》多“乐”字,却没有一个“苦”字。论语开篇就讲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开门见山,直指快乐。犹初次见面,热情洋溢,给人一种亲和、温暖的第一印象。李泽厚在《论语今读》里解析“乐感文化”“实用理性”乃华夏传统的精神核心,与西方“罪感文化”与日本“耻感文化”是截然不同的。《易》里说“乐天知命”,所以中国人喜欢“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及时行乐,喜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山水之乐,喜欢“报喜不报忧”的豁达之乐。《论语》一书在构建、塑造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起到了首要的作用,经过两千多年的沉淀和固化,每个中国人的基因编码里必然有着《论语》的精髓和灵魂。而快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章节。这种快乐偏重于精神上的逍遥快活。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种“不改其乐”是君子之乐,君子的魅力在于不为艰苦而栖栖遑遑,不为世俗而随波逐流,不为物欲而蝇营狗苟。君子之乐,在心胸坦荡,在坚守正道,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饭疏食饮水,曲躬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种乐台阶很高,但非常诱人,是读书人的理想,后世追随者前赴后继不可断绝,在陶渊明的身上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在苏轼的身上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君子之乐,在历史的河流中交相呼应,隔空传唱,超越时代,超越山河,映衬了人性的光辉。君子让乐提升了品质,乐在君子身上找到了光泽。这种乐的顶峰则是“朝闻道,夕可死也。”如果能立马知道人世间的真理,便觉得此生足矣,死也死得开心。追求大道,追求真理,是君子的至乐,是人生意义的终极答复。《论语》的魅力,它最直观的表现则在孔子。北大李零教授写了一本论语讲义,名曰《丧家狗——我读论语》。他说的没错,孔子就曾经被人叫做丧家犬,他自己也承认过。《史记》里写道: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是笑着承认自己是丧家狗的。我体会到了他的自嘲,他的无奈,体会最本质的,则是他的孤独。孔子终其一生,我们看到都是他四处奔走,他周游列国,大半辈子都在推销他的“大道”,推行他的救世理想,他渴望恢复周礼,重现三代之治,可春秋末年早已礼崩乐坏,但他政治理念总是无主招领。他并不气馁,带领门徒奔走相告,历经生死考验,“受厄陈蔡间,七日不火食”“桓魋欲杀孔”“与弟子相失”等等,但他概不放弃。李零说过,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理想家园的,都是丧家狗。是的,他和他的理想“无家可归”,只能自嘲是“丧家犬”,偌大尘世,他踽踽独行,孤独的身影在历史中拉得很长。有时也会抱怨,“道不行,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转眼不甘心,便反悔说“无所取材”。Zs.51HEhe。cn高山流水,知音难觅。长沮、桀溺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能易之”,晨门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这些反问,更加凸显孔子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抱着对世间的大爱,哪怕战火纷纷,也要竭尽全力推行仁政的理想,不管灾难,不管衰老,“天下有道,丘不予易也”;天下无道,“虽千万人吾往也”。这种迫切救世而近乎顽固的行动力,这种乐观积极不畏艰辛的心态,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格魅力,光芒万丈长,照耀在历史的天空,让后世永远瞻仰。所以司马迁写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Zs.51HEhe。cn《论语》中有一章,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子路答不上。孔子回过头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答复叶公,说我是那种发愤忘食,快乐得忘记忧愁,快乐得忘记一天天老去的人(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就是《论语》活的灵魂:快乐。 每日一悟|每临大事有静气 每日一悟|以克人之心克己,以容己之心容人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相关文章 哈罗单车人工客服电话 怎样联系哈罗客服? 艾美讯 智能机品牌有哪些 除甲醛空气净化器(装修除甲醛用空气净化器行不行?) ios8_苹果8建议更新ios16.1吗? 海豚人 海豚喜欢男性还是女性? 壁挂炉调50度好还是45度省气 壁挂炉55度省气还是60度省气? tcl手机w939(tcl手机w939怎么样?) 对偶问题「对偶问题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