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呵呵

道教文化:何谓“尊道贵德”?

zS。51HeHe。CN

1


在道教,人们最崇敬的是道和德,说的最多的也是道和德。道教经书也是特别注重道与德的阐说。《云笈七签》以《道德部》为第一部,《道教义枢》以《道德义》为明宗第一,《玄纲论》则是以“道德”为道教纲要。

其实,道教对道德的高度重视,早在太上显化之时就已奠定,太上老子就是以道德二篇来垂教的。道教尊道贵德的教义也源自《道德经》道生德育的论说:“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教之所以尊道,因为“道”是道教信徒的主体,道教的全部信仰和修行都是以“道”为核心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其一,“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原动力,造化之根。

其二,“道”是神明之本,由三元之气化为三清,聚形为太上老君。

其三,“道”有最伟大的德行,它以虚无为体、清静为宗,柔弱为用,无为不争。

zS。51HeHe。CN

其四,“道”真常永恒、无生无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长存于天地间。“道”的伟大和神圣之处,可以说是无处不能体现。

道以通达为义。道经中说,“道”是生化宇宙万物的根本,她至虚至寂,甚真甚妙,虚无不通,寂无不应,所以她又是妙不待言的神。

zS。51HeHe。CN

2

道大而无外,是自然有机和谐整体的展现,道细无不入,内在于所有个体的生命中。河上公说:“道通行天地,无所不入。”对道的体悟修学,根本的就是使个体生命中的道合于宇宙整体本源之道,是将个体生命融会贯通在宇宙永恒的整体中,其核心就是要人道和天道相通,亦即人与道通,《道教义枢·三宝义》说:“一者道宝,二者太上经宝,三者大法师宝。道以通达为义,谓能自通通他,又能令凡达理,通物至乐。”

所谓“道以通为义”,一是要自通与通他,二是要通玄与达妙。对于修道学道的人来说,就是要通天地之化,运阴阳之用,源道德之妙,达性命之真。其关键在于领悟道的玄妙大旨,道的内在精神实质,其妙旨则在于虚无与自然。

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曾说:“是以吾教之设,本虚无自然。”虚无则无所不容,无所不通;自然则无为而无不为,万物和谐繁荣。虚无体现的是江海一样的包容胸怀,自然则就是要遵循宇宙自然生成的规律。

zS。51HeHe。CN

虚无自然则通达,虚无自然则和顺。古人曾说:道之言通,通无所通,而无所不通。所以道为造化之根,万物之源,神明之本,修行之宗。天地万物的自然运化生长,展现的是道通万物的自然和谐,也就是说道就是宇宙万物自然和谐的最高体现。


zS。51HeHe。CN

3


通则和畅,和则相生;通则和谐,同则合道。河上公在注《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时说:“万物之中皆有元气,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虚,和气潜通,故得长生也。”生生之道在于和,和气就是生气。

《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开篇即指出:“道以冲和为德。以不和相克。是以天地合和,万物萌生,华英熟成。国家合和,天下太平,百姓安宁。室家合和,父慈子孝,天垂福庆。贤者深思焉,岂可不和!”这就是说,天地自然万物,或国家社会家庭,都必须保持和谐的状态才能生生不息。

总之,由于“道”的伟大神圣,道教尊道是为最高信仰,并教导信徒学道、修道、行道、体道、悟道、弘道。

道的崇高和伟大,其最高体现就是“德”。道造化万物由德来蓄养,神明可敬也是因为最高的德行。所以,道教尊道贵德。

对道与德的阐释,《道教义枢·道德义》这样说:“道德一体,而具二义,一而不二,二而不一”。也就是说,道和德本来就是一个整体,道是由德来体现的,在理义中又有所差异,可分又不能分,但又不能合二为一称为道。原因是,德仅仅代表人道,德归属于道,但不等同于道,不是造化之根,神明之本。但做为人,信道修道,必须以“德”为根基,来证道成道。有道者必须具有高尚的德行,有了高尚的德行才可得道。

所以,修道以德为基。对于广大信道务道之士来说,修道的先决条件就是立德,立德就要在日常中不断积累功德。修德的关键,在于不断的提高自我修养,让自己具有良好的品德。在内的修持上和外在行为中努力按照“道”的法则去做。清静寡欲、柔弱不争、胸怀宽容。不尚名、不尚利、不自贵,不自誉、不妒忌、不妄语,不溺于声色美食。乐人之吉,愍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穷。施恩不求报,不杀生以自娱,济世利人,慈心于物,正信诚实。与大道同心。如此修行,则德累而基立,基立则可修道而成真,得道而成仙矣!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